“這位患者體重有300斤,患有胰腺神經內分泌瘤,並且反復低血糖十餘年,在外院接受兩次手術和一次無水酒精消融後,腫瘤再次復發……”這無疑是一個複雜且棘手的病例,在國內外極為罕見。最終,經過多方考慮以及專家會診,決定為該患者實行納米刀消融術。
納米刀技術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治療腫瘤的一種非熱能消融新技術。它字面上有個“刀”字,但實際上是一種電脈衝。該技術是在CT或超聲引導下放置消融探針,採用短脈衝、高電壓的直流電技術產生微秒級的電脈衝,在細胞膜上形成多個納米級的不可逆電穿孔,破壞細胞內外平衡,從而促使細胞凋亡。因此,又稱為不可逆電穿孔(IRE)。
早在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使用高達一千伏的能量在細胞膜上產生可逆微孔的可逆電穿孔技術,可以讓基因藥物或化療藥物進入細胞,開啟了基因治療和電化學治療的篇章。國內在2002年左右逐漸開展不可逆電穿孔臨床應用的基礎研究和設備研發。
美國Rubinsky等人研究發現,將靶區間的電壓增加到三千伏,會在細胞膜上形成不可逆微孔,引起細胞凋亡,並啟動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吞噬、清除凋亡細胞。隨著研究的展開,納米刀技術於2012年經美國FDA批准進入臨床腫瘤治療領域,2015年6月在中國批准應用於臨床。同年7月,我與復大其他同事率先完成中國大陸首例胰腺癌納米刀消融手術。
2015年7月1日完成中國大陸首例納米刀手術
傳統消融技術,主要用在肝膽腫瘤、腎臟腫瘤等實體瘤上,對於管道包裹覆蓋密集的胰腺,絕不敢輕舉妄動,一絲一毫的差錯都可能造成血管破裂膽管損傷。納米刀的長處是敢於“叫板”難度高的“癌王”手術。通過一正一副兩根鋼針,避開管道精准直插腫瘤,利用高壓脈衝電,就能擊穿腫瘤細胞。納米刀消融胰腺癌的過程極為複雜,難度較高,這對手術醫生團隊和醫院的綜合診療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
2016年8月11日,我曾為一位患胰腺癌的89歲老太太進行了納米刀手術,此次手術創下了全球胰腺癌納米刀手術的最高齡記錄。老太太來自菲律賓,此前已經做過手術,開腹後當地醫生發現腫瘤無法切除,只好又關上了腹部。8月7日,老太太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接受治療。胰腺的周圍分佈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及器官,確定穿刺位置非常困難。而這位老人有著一大堆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血管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大出血,出現膽漏、腸漏等併發症。醫院對她做了全面評估後發現納米刀是目前可以幫助她的有效手段。術後一周,老太太回院復查,腫瘤標記物明顯下降,病情得到控制。
截止2024年3月,廣州複大腫瘤醫院已完成1007例納米刀消融術,無論是消融的數量還是品質,均走在全國前列,也積累下豐富的經驗。此外,醫院共發表納米刀相關研究論文近50篇,其中SCI論文20餘篇,並於2014年8月出版國內首部關於納米刀消融著作《腫瘤消融新技術——不可逆性電穿孔》,為推動納米刀消融技術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電”消滅癌細胞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給癌組織通電治療後,如果聯合免疫治療,癌症病人的生存期會大大提高。這是因為納米刀可作為免疫應答的有力觸發因素,促進細胞內隱藏腫瘤抗原的大量釋放,成為一種“原位腫瘤疫苗”,誘導局部和系統免疫反應。同時,納米刀作為一種“電免疫調節療法”,與免疫療法相結合,具有協同增效作用。但關於納米刀聯合免疫治療臨床前研究仍需深入探索其相關機制,臨床需更多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臨床數據支持,以確定納米刀聯合免疫治療的最佳策略(包括時間和劑量),最終使更多的癌症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