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長長的白大褂,白皙的肌膚,濃黑的頭發,臉上總掛著甜甜的微笑,說話輕聲細語。面對患者,她平易近人,“沒有距離”;面對知識,她孜孜以求,從不滿足……她就是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最年輕的博士、住院醫師張怡湜。
醫師張怡湜 美女博士 時尚達人
學霸心中的醫生夢
今年28歲的張怡湜是內蒙古人,但從小生活在深圳。她有著內蒙古人豁達的性格,又有著深圳人的時尚。
張怡湜從小就是學霸,在深圳讀高中時,她得知好友的媽媽患上癌癥,疾病無情侵蝕著這位阿姨的身體,原本無憂無慮的好友也因媽媽的病而變得郁郁寡歡。張醫生從網上了解到,癌癥已是威脅人們健康的第一大殺手,且發病率在不斷上升。此事對她觸動很大,她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名腫瘤科醫生,幫助腫瘤患者解除病痛。
2006年高考,她以高分考上了上海同濟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師從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周彩存教授(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臨床藥理機構主任),所學專業是肺癌的靶向治療,不僅專業成績棒,還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
2007年,她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007到2012學年,又分別獲得一次國家獎學金、五次獲同濟大學一等獎獎學金。
與丈夫兩人都是健康衛士
大學期間,張醫生還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的丈夫是大學師兄,大學期間他們相識相知。同樣的理想,同樣的願景,不僅讓他們擁有更多共同語言,也讓他們對生命、對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14年畢業後,兩人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衛士。張怡湜如願以償成為一名腫瘤科醫生,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她的丈夫在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做骨科醫生。
身為醫護工作者都非常辛苦,值班熬夜是常事,遇到急診的病人,更要不顧一切趕赴醫院,但共同的工作性質讓他們非常理解彼此。2015年11月,他們結為夫妻,建起一個“醫生之家”。
貼心關懷,與患者“零距離”
擔任住院醫師,每天的工作包括收治病人,查房,詳細匯報患者的病情,提出診治意見,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向上級醫師報告患者的病情變化。張醫生每周都堅持值夜班,深夜總會看到她悉心觀察照料患者的身影。
“這是我的聯系方式,如果妳遇到疑問隨時給我打電話發信息,我會逐一回復。”張醫生的手機通訊錄裏,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患者的號碼。她有時會給出院了的患者打電話詢問近況,有的患者忘了復診或借故不來,她好言相勸。一看到患者回來復診,她的心才踏實下來。
除了電話上和患者保持溝通,張醫生也非常註重查房。六月的廣州,早上已是艷陽高照。這天上午,是張醫生的查房時間。走進第一間病房,裏面是一位有反復急性膽囊炎發作史的男性患者。“現在感覺怎麽樣?還疼嗎?”張醫生一邊問一邊便徑直走到窗邊,將窗簾慢慢拉下來,擋住灼人的驕陽。
那位患者半躺在床上愁眉苦臉地捂著右上腹,“張醫生,我上一次腹痛是吃了三片披薩之後,這次我剛剛吃完披薩就疼了……”張醫生微笑了一下,用手指輕柔地在患者的右上腹觸診,“下次註意要少吃油膩的東西,真的要好好管管嘴巴了。”那位患者不好意思笑著說:“謝謝張醫生的關心,妳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張醫生對患者的生活也體貼入微。一次查房時,她看到張阿姨斜倚在床上,虛弱地咳嗽著,兩只臂膀露在被子外面,便幫張阿姨把被子往上提了提,並囑咐道:“阿姨,一定要註意保暖,剛做完手術身子比較虛弱,別感冒了。”得知張阿姨擔心自己的病情沒睡好覺,她耐心地聽著,讓張阿姨樹立信心,戰勝病魔。
求知若渴並發表多篇論文
張醫生不僅在臨床上得到患者的認可,她刻苦專研,半年內,完成了兩篇重要論文。
2016年3月,張醫生與國際冷凍中心首席專家牛立志等專家共同完成的《不可逆電穿孔消融治療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療效觀察》論文,刊登於《介入放射學雜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這篇論文詳細闡述了不可逆電穿孔消融(簡稱“納米刀”)治療胰腺癌的近期療效和安全性。這是大陸發表的第一篇關於納米刀治療胰腺癌系列病例的原著論文。
2016年月6月,張醫生完成的《納米刀治療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療效》論文被美國PANCREAS(《胰腺病》雜誌)所接受。
在短短的幾個月就完成了兩篇如此有分量的論文,張醫生,這位年輕的博士,讓許多同行刮目相看。
生活中竟是時尚達人
上班一身白大褂,而生活中的張醫生則是一名時尚達人——總是保持衣著優雅。她認為,美好的形象能給身邊的人帶來正能量和享受。同時,她對香水頗有研究。
她認為,香水中的花香可以激發人歡樂、愉快的心情。“潘海利根Peoneve牡丹飄香女士香水,讓人能感受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花團錦簇,美得讓人心醉,這是我的最愛;GUCCI花之舞淡香水,梔子花的氣息溫柔大氣,讓人盡顯典雅氣質……”
美女博士、腫瘤醫生、時尚達人,集眾多角色於一身的張怡湜醫生是那樣的迷人、可愛。
文/Lory 編輯/n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