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女士一家給復大海珠院區門診部寧偉芳醫生送來了一面錦旗。據了解,張女士有一個四歲大的兒子,經常氣喘、咳嗽,找寧醫生看好了病。為表示感謝,張女士一家給寧醫生送來了這面錦旗。記者采訪寧醫生發現,一個平凡故事的“背後”,是一名兒科醫生20年的堅守。
寧偉芳抱著張女士四歲大的兒子拍下了這張合影
“視醫德如生命 對患者勝親人”,十二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書寫了一名優秀醫生對患者如同親人的崇高醫德境界。記者在復大海珠院區一樓急診室的墻上看到了這面鮮紅的錦旗。一名護士長告訴記者,那天張女士與家人一同送來這面錦旗後,寧醫生說什麽都不讓人掛在自己診室裏,無奈之下,護士只好把錦旗掛在了急診室的墻上。
“實在很感謝寧醫生,兒子從一歲多到現在,氣喘的毛病就是寧醫生治好的。幾年前,兒子發燒、氣喘,找了多家醫院都沒治好,後來經人介紹找到寧醫生。她真是一名急病人之所急的好醫生!”張女士連聲稱贊道。
上周五,記者在門診二樓診室,見證了兒科醫生寧偉芳的忙碌。寧醫生疲憊的雙眼上架著副近視眼鏡,嘴唇幹澀的她,正忙著看病。除了中午用10分鐘匆忙扒拉兩口飯外,寧醫生一整天幾乎沒離開過座椅。為了減少去洗手間的時間,她甚至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口。門外全是焦急等候叫號的家長。 與此同時,寧偉芳的診室裏也擠滿了喧鬧的人群,不時還有家長擠進門,請求寧醫生再加個號。狹小的空間裏,小孩的啼哭聲、大人的談話聲夾雜著孩童的喧鬧,構成了寧偉芳每日工作的環境。與其他大醫院的兒科門診醫生一樣,寧偉芳就在這裏日復一日地醫治了無數的兒童。
門診室外焦急等候的家長
資料顯示,中國兒科醫師短缺的情況一直存在,並且他們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2012年,平均每千個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師。面對超負荷的工作量,許多兒科醫生選擇了轉行。但寧偉芳卻選擇了留下。
1996年從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寧偉芳曾在紡織集團醫院做過內科醫生,“當時是主任叫我做兒科醫生,我沒多想就做了。”這樣一幹便是20年。對此,寧偉芳的說法是:“我是個安定了就不會隨意改變的人。”
兒科門診每日的工作都很艱巨,不僅要解決小兒的常見病問題,有時還有成年患者來找她看。但無論是什麽常見病種,在寧偉芳的手裏都能化險為夷。
“認真仔細”、“有耐心”是不少患兒家長對寧醫生的評價。張女士告訴記者:“寧醫生看病特別仔細,在診療方面的把握也很到位,一個細小的不適她都能註意到。”小朋友抵抗力弱,咳嗽感冒是常有的事,寧醫生開完方子,還會叮囑家長後續的註意事項,如何做好護理等等。
寧偉芳正給一名小兒看診
“最近天氣轉涼,寧醫生特意囑咐我早晚給兒子添件小背心,這個細微的叮囑讓我感覺很溫暖,這是我在其他醫院未曾遇到過的”,張女士說。
在社區門診待久了,附近小區的家長和孩子幾乎都成了寧偉芳的“常客”,時常是祖孫三代都找她看病,他們建立起非常和諧的醫患關系。寧偉芳與患者更像是生活中的老朋友,小朋友們親切地稱她為“寧姨姨”。
在她看來,小孩子不懂表達,這對醫生診斷病情帶來一定難度,這時候就要考驗醫生的眼睛和耳朵,依靠自身經驗來判斷。寧醫生每看一位病人基本不少於10分鐘,一天下來,60多個號是常有的事,最高峰時期甚至試過一天看100多個患者。盡管排隊人數太多,但寧醫生會盡量給每位患者耐心解釋,常常下班已是晚上十點多。
“雖然很累,但如果為了快,隨便開個藥方打發病人是不負責任的。”她說。
作為兒科醫生,最欣慰的莫過於看到自己曾經治療的孩子康復後快樂的身影。“我最喜愛小朋友的童真,社會越來越復雜,但孩子們天真無邪,能夠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大概就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吧。”
醫生簡介:
寧偉芳,醫學碩士。1996年畢業於廣東醫學院,從事內兒科臨床工作20年。現任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內兒科主治醫師。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方面擁有非常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類兒科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兒童呼吸(支氣管、哮喘)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技術。